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年度经济会议,全面指导2019年财经大政方针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于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。这次会议的大背景,是中美贸易战方兴未艾,中国经济发展又到了新的十字路口,意义非比寻常。
首先值得注意的,这次会议公报,对明年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,出现一个段落的基本判断,是上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无。这段话重点指出,「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,变中有忧,外部环境复杂严峻,经济面临下行压力」。
这段话反映当局对经济形势的描述,日趋保守,是自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「稳中向好」的陈述消失,及10月政治局会议坦认「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」后,对形势进一步的警示。而会议强调,要「要善于化危为机、转危为安」,亦几近于承认中国正面对重大的危机挑战。
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迈入建国70周年,传统迎接这类大日子,都会凸出积极正面的环境气氛,这次经济会议却不寻常地提出危机说,应是各路与会者意见的真实反应,反映当前面临考验之重大,特别是中美贸易战,公报才出现「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」,以及久违的「严峻」二字。
基于香港对中国经济依附日益紧密,投资界对此客观形势,亦宜有充份估计。
而会议开出的药方,有关方面较早前虽大多在不同场合有所提及,仍有几方面值得注意。
影响资金流最直接的宏观调控政策,会议开宗明义指出,「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,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,适时预调微调,稳定总需求」。这段论述,乍听耳熟能详,较新的提法是「强化逆周期调节」。
就市场资金宽紧状况,进行逆周期调节,本是中央银行的日常职责,这次公报所说的「逆周期」,所指显然不是这类日常工作,而是针对经济下行压力提出,外界因此可预见,2019年的货币政策,将不会只是一般观念的「稳健」,而应更接近于稳中有松,才能有利于对冲经济下行压力,市场因此更要留神,中国人民银行未来可能会在货币政策工具方面的突发性出手。
至于较不具金融敏感性的财政政策,公报的说法相当直白,「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,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,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」。除了减税降费政策确立,各省市财政亦将出现某种程度松绑,财政赤字加大。
虽然中美贸战让产业政策变得敏感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是点了几个产业,包括:5G商用,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城际交通、物流、市政基础设施等,都值得投资界注意。
此外,「中国铁路总公司股份制改造」,列入新一年工作目标。房地产市场「因城施策、分类指导」,「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」等,亦有可能形成新的局部题材。
资本市场方面,公报表明,「推动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尽快落地」,这两个问题延宕已久,高层总算拍了板,就如同其他方方面面政策般,最后雷声大还是雨点大,端看有关部门如何落实。
安信国际证券董事总经理陈家乐
(笔者是证监会持牌人士)
文章转载自网络,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